沧州钢结构工程不同用钢量不同,形状不同用钢量也不一样。沧州钢结构工程在这里大概分析一下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衡量标准。供大家参考。
1、 立面形状:这是指竖向体型的规则性和均匀性,即外挑或内收程度以及竖向刚度有否突变等。如侧向刚度从下到上逐渐均匀变化,则其用钢量就较少,否则将增多,较典型的有竖向刚度突变的设转换层的高层建筑。
2、 平面形状:若平面较规则、凹凸少则用钢量就少,反之则较多,每层面积相同或相近而外墙长度越大的建筑,其用钢量也就越多,平面形状是否规则不仅决定了用钢量的多少,而且还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劣,从这点上分析得知用钢量节约的结构其抗震性能未必就低。
3、 平面长度尺寸:即结构单元是否长,当建筑物较长,而结构又不设缝时就成为长建筑。长建筑由于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它相对于非长建筑主要对待的仅是荷载产生的应力,其单位面积用钢量显然要多些。
4、 立面节点:过于复杂的立面节点,如立面线条等,过去都是用成品线条外挂,对于公共建筑也采用石材外挂,但对于住宅项目,由于其维护成本成本高,现基本都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必然增加单方钢筋用量。
5、 抗侧力构件位置: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重合或靠近,或者抗侧力构件所在位置能产生较大的抗扭刚度,结构的抗扭效应小,因而结构整体用钢量就少,反之则多。
6、 柱网尺寸:包括柱网尺寸及其疏密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楼盖梁板的结构布置。一般而言,柱网大的楼盖用钢量较多,反之虽则较少,但同时因柱数增多而使柱构件用钢量增加,其中柱端及梁柱节点区内加密箍筋的增加量几乎占全部增加量的50%。柱网尺寸较均匀一致不仅使结构(包括柱和梁)受力合理,而且其用钢量要比柱网疏密不一的要节省。
7、 地下结构:地下室层高过大,地下室外墙配筋必然增大,地下室底板也由于水压力的增大导致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增加;群体建筑的地下连通口以及地下沟槽,由于结构设计时的放坡,也会导致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增加。
8、 层高: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层高与用钢量之间很难确定某种关系,换言之不能肯定层高对用钢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就柱的箍筋而言,总高度相同的建筑物,层高较小即层数较多,其配筋量反而较多,但按单位面积摊销后其用钢量可能反而更少。至于跨层柱,由于其受力的复杂性以及截面较大,用钢量一般比正常层高的柱要多。
9、 竖向高宽比:这主要针对高层建筑而言,高宽比大的建筑其结构整体稳定性肯定不如高宽比小的建筑,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并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要设置较刚强的抗侧力构件来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这类构件的增多自然使得用钢量增多匀,使得其单位面积用钢量相对于平面长宽比接近的建筑物要多。
10、 平面长宽比:平面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不论其是否长,由于两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也即整体刚度)相差甚远,在水平力(风力或地震)作用下,两向构件受力的不均匀性造成和扭转效应的增加使得构件配筋量加大。
1.沧州钢结构工程柱间交叉支撑要符合下列5项要求:
1)有吊车时,应在钢结构厂房单元中部设置上、下柱间支撑,并应在钢结构厂房单元两端增设上段柱柱间支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120m,8、9度时钢结构厂房单元长度大于90m,宜在单元中部1/3处内设置两道上、下段柱间支撑;
2)钢结构厂房建筑中柱间交叉支撑的长细比、支撑斜杆和水平面的夹角、支撑交又点节点板的厚度规定如下:
(1)柱间交叉支撑的长细比、支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支撑交又点节点板的厚度规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10-13规定;
钢结构厂房怎样构造更能抗震?
(2)支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于55°;
(3)支撑交叉点的节点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
3)下柱支撑与柱脚连接的位置和构造措施,应保证将地震作用直接传给基础即支撑的交点宜位于基础的底都或柱底;当6度和7度不能直接传给基础时,应计及支撑对柱和基础的不利影响:
4)下段柱间支撑的基础顶部应没混凝土拉梁与混凝土基础连成整体。
5)柱间支撑杆件应采用整根材料,超过材料长度规格时可采用对接焊缝等强度拼接。柱间支撑与构件的连接.不应小于支撑杆件塑性承载力的1.2倍。